由於目前教材業者多已不採分次給付教材的方式,而是以一次性提供電腦硬碟及相關書籍,且該硬碟不需上網即可觀看,故雖然業者提供分期付款(有可能是分期「貸款」),但因目前無該消費類型之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可以規範,消費者就難以中途喊卡。數位教材與一般補習服務是全然的不同,實體補習課程依法可中途終止契約,但數位教材是一次性給付,如同分期購買車輛,無法以孩童使用效果不佳或不願意使用教材而主張退回商品或停止付款。
有些業者推銷教材時會搭配課輔老師服務,但課輔服務通常是有時數限制,甚至有的僅是電話諮詢服務,因此如果業者表示有課輔服務,消費者應該要詢問清楚課輔的服務方式、時間及次數,並且需「載明」於契約上,避免事後陷入雙方各說各話的窘境。
消費者於教材訂購單簽名時,應評估自身財力狀況,勿以「一期的分期費用」為財力評估,而應注意「總金額」究為若干元,且使用者(通常是小孩)是否會長期使用,應以能否「長期」、「持續」繳納該筆貸款為考量,多加思考,與家人好好溝通,切勿衝動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