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消費糾紛怎處理? QA懶人包中市府替您整理
〔我在臉書跟賣家買鞋,收到貨發現鞋子尺寸不對要退貨,用國外業者所留e-mail聯繫退貨,業者說好,但拖了1個多月還沒退,怎麼辦﹖〕
〔跟國外飯店訂房,現在因為疫情航班取消沒辦法出國,國外業者不退款怎麼辦﹖〕
現代人不分年齡層,使用手機上網購物是件非常稀鬆平常的事。也因為網路無國界,加上科技進步,民眾下單購物相當方便。但是,當下單之後,遇到「因疫情國外航班取消不退款」、「購買貨物有瑕疵」、「物品不合用」、「一直未收到貨」,甚至「根本聯絡不上賣家」、「賣家電話是空號」等種種未預期的消費問題,您要怎麼辦?難道只能錯愕、心有不甘,最後認賠了事?
臺中市政府法制局針對這些國外旅遊消費、使用網購涉及境外業者等所衍生的「海外跨境消費糾紛」,特別整理出「跨境消費處理機制Q&A」懶人包,提供民眾參考。
因為跨境消費牽涉到業者所在地國家的法令適用問題,而各國有關消費者保護的法令內容不一,與我國規定也不盡相同,當遇到跨境消費糾紛,若堅持訴諸法律請求賠償,不但要花上許多時間、精力及金錢,還不見得能得到期待的結果。所以,建議消費者考慮要用何種管道救濟時,要先想清楚要對業者提出的訴求(例如:退費、減價或補償措施等)是什麼?儘快與業者直接聯繫溝通,讓業者有機會處理或彌補因交易疏失引起的誤會或過失;若業者拒絕或不予理會,建議民眾再尋求第三方協助,才能省時省力。
跨境消費的救濟管道有以下幾種:(一) 向國際組織「跨境消費爭議處理網」eConsumer.gov申訴、(二)向企業經營者所在國家機關或單位尋求救濟、(三)尋求國內消費者保護團體協助。
其中,與韓國業者的消費糾紛,除可向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及社團法人台灣消費者保護協會請求協助外,也可直接向行政院消保處申訴。若是中國大陸地區的旅遊消費糾紛,是由旅行社辦理的團體旅遊,可向交通部觀光局或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申訴;但若不是旅行社辦理的旅遊部分,則是由大陸委員會受理後,轉請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協調大陸地區的海協會協助處理;至於大陸地區旅遊以外的其他消費爭議,則可透過海基會提供協助,或自行向中國消費者協會、香港或澳門消費者委員會提出申訴。
特別強調,有部分詐騙網頁是留空號的電話號碼或空屋地址,作為聯絡資訊。所以,呼籲民眾在進行網路交易前,應先查認業者在國內的聯絡地址是否為真;業者如果只留電子信箱、LINE帳號作為聯絡方式,或要求以LINE等通訊軟體私下交易,建議不要購買為宜,避免事後求償無門。若想確保商品品質,可以找在國內有營業處所的電商或實體商家(例如參加臺中五好購物節的商家),實際檢視商品後再消費,交易才較有保障。